编者按:我们用过很多 APP,有些会让我们沉迷,可是沉迷一阵子之后会选择离开。但是有一些 APP 有专门的方法,帮助你重新回来使用,多邻国就是这样一个经常会迎接老用户归来并沉淀下来的高手。今天的这篇文章,设计师 Rosie Hoggmascall 分享了她今年观察并总结的多邻国重新激活用户的 6 大方法,希望对你做设计和策划有帮助。
我已经三个月没打开多邻国了。
但随着西班牙之旅临近,我点击了那只绿色猫头鹰预期会看到和以前相同的界面,但有些地方发生了变化。
取代常规主页的是全新的重新激活体验:打盹的可爱猫头鹰、进度展示卡、个性化文案和新的 CRM 系统。
这世上有两种人:能保持多邻国连续打卡记录的和不能的,好巧不巧我是后者。
当我重新打开应用时看到:
- 可爱的「欢迎回来」流程
- 询问我的当前状态(包括想学习的语言,这点很棒,因为我需要从意大利语切换为西班牙语)
- 有趣的推送通知策略
- 个性化的「欢迎回来」邮件
让我觉得特别有意思的是,多数 APP 的重新激活指南都在谈论如何召回用户而非用户回归后的处理方法。
就像那些旅游区餐馆,服务员用尽浑身解数招揽客人进门入座后却让顾客苦等上菜。APP 的重新激活也是同样的道理。许多产品在重定向、优惠活动等流程上投入大量精力,却在用户留存环节上搞砸。
但多邻国不同。
凭借3亿用户和每月70亿次练习完成量,他们处理过足够多的用户流失案例。不同于大多数产品,多邻国不仅致力于让你回来,更通过精心设计的体验让你留下。
让我们深入分析多邻国如何将重新激活转化为留存——从2025年的欢迎回归流程开始。有趣的是,这个流程似乎和2024年的版本相比,有所改变👀。
在西班牙之旅八周前🇪🇸我重新打开多邻国。
我看到闪烁的猫头鹰加载界面(多邻国标志性亮绿色)随后进入从未见过的新激活流程。
猫头鹰正在温柔打盹动画效果让它看起来在轻柔呼吸文案写着:
我在做梦吗?Rosie你回来了!
接着猫头鹰苏醒跃起旋转展现出超级兴奋的模样。
需要注意的是,多邻国的动画效果是2018年后开始突出的特色。多邻国吉祥物在2012年首次3D化,当时只有两种状态:开心和哭泣。
根据多邻国首席产品设计师Tyler Murphy的说法2018年后的吉祥物设计充分考虑动画需求:
「我们使用非常简单的几何造型。它的翅膀只是隐藏在身体后的半圆形。当你旋转或从侧面观察时它的形状非常可预测。基本上就是带翅膀的圆柱体这让动画制作和插画时间大幅减少。我们的动画师非常欣赏这种设计,现在可以让它出现在应用的更多位置了。—— 多邻国首席产品设计师」
通过这个动画,我真切感受到被欢迎的氛围某种程度上化解了潜在尴尬:我原以为猫头鹰会让我产生负罪感,但相反,这只猫头鹰见到我只是觉得开心。
当动画结束之后,我点击「立即开始」就会看到:
你想学习什么?
两个选项按钮:
继续学习意大利语并开始复习
选择不同课程学习新语言!
这两个选项都采用以用户为中心的口语化表述,同时保持积极激励的语气,而图标设计则可以帮助用户快速分辨选项。
这些流程不仅对留存关键,更能让刚刚回归的用户,快速重获价值感。我曾与Prematch产品经理Max Amelang交流过,他在实践中验证过这点:
「试想回归用户很久没见过新手引导或付费墙了,所以欢迎回归流程尤为重要。在之前的工作中,我亲眼见过这类流程大幅提升用户回归后的停留概率,甚至带来可观收入。」
关键在于,重申产品价值并让用户尽快到达关键体验时刻。
翻看我不断增长的截图库时发现:2024年9月看到的类似欢迎界面的执行方式,是有所不同的。
首先当时是半屏覆盖,隐约可见后方主页,这让流程显得可跳过,而「暂不需要」的按钮强化这种感受在:
2024版,默认我会继续原语言学习,而2025版在欢迎流程中,必须选择「立即开始」,就像是做出承诺一样。
同时,它还会询问我希望继续,还是重新开始,有选择,就不那么简单粗暴了。
注意,2025版采用全屏体验而,非半屏叠加层,更深度融入APP的流程,更沉浸、更难忽视、更抓注意力。我很好奇,这是新版本测试出来的,还是根据不同触发条件展示不同界面。
十分钟后,邮件攻势开启👀。
在去年九月的CRM分析中,多邻国采用高频、高情感浓度的邮件,当用户不互动时,这个操作会会自动暂停。
九月份时邮件频率极高,有时每日两封,这次虽然仍频繁但感觉稍有节制。
九天内我收到这些信息:
- 13条通知(推送+邮件)
- 全新的个性化欢迎回归邮件
- 每日邮件
- 与欢迎相似的讯息(从友好逐步转向严厉)
当然,我还是有可能漏掉部分推送,但预计这些推送和邮件同样是每日发送的。
欢迎回归邮件是这次体验的亮点:
邮件有几个巧妙细节:
- 图片根据我过去学习的语言进行了个性化的优化(注意意大利国旗🇮🇹)
- 文案富有感染力,措辞温暖
- 引导用户到达关键时刻:7日连续打卡(该指标使留存率提升2.4倍)
同时,它也回应大家对于多邻国主要批评:用户并未真正学会语言。对此,请注意CTA按钮下方第二段文字:
每天花30分钟练习意大利语,能让你达到相当于大学四个学期语言课程的听说水平
而且,下方还附有文献引用。
关键在于重新激活沟通,需解决用户流失的主因,而「我什么都没学会」的认知就是重要的原因。
随后的温暖欢迎语句,迅速升级为标志性的猫头鹰。
3 天内多邻国的讯息就转向心理操控式战术策略。
第三天收到的第二条推送:
Rosie你吓到我了…
😨 我害怕错过课程的人,现在马上就去上课吧!
这种负罪感诱导在道德层面上,其实是值得商榷的,尤其考虑到它的受众年龄评级是4岁以上。
最有趣的是,它出现的时机。我在晚上9:36打开 APP。欢迎回来的邮件在9:46发送,也就是 APP 打开10分钟后,而后续的邮件则在晚上 7:06 发送给我。
另一方面,推送通知每天晚上 9:06 准时发送,正好在我平时使用 APP 时间之前的 30 分钟。
或许多邻国已找到最佳推送时间:
- 欢迎邮件:应用打开后10分钟
- 推送通知:常用应用使用时间之前30分钟
- 每日提醒邮件:通常应用使用时间前2小时
核心原则是:触发机制需根据用户行为特征定制,特别是互动的时间节点和重要的日期。
多数CRM平台现提供「智能发送」功能,但我偏好手动设置,以避免重复发送,对时间也有更精细的控制。
在情感攻势结束后,第八条讯息终于切换为多邻国标志性的「这些提醒似乎无效」的通知。
第二天,我的推送通知也同步做了调整:
2025年3月收到的通知
去年还见过另一个版本,由多邻国宇宙另外一个角色Zari所发送:
2024年9月收到的通知
关键在于CRM团队,试图防止用户永久关闭推送权限,这是去年九月的通知界面:
真的是强度爆表
现在想要关闭推送信息,比以往更简单,邮件和推送都只需轻点就能实现:
这正是及时暂停如此重要的原因可使用以下逻辑:
- 7天用户未点击推送→暂停
- 30天未打开邮件→暂停
若有分析能力,最好在平均退订时间前稍早暂停推送信息。通知暂停后,用户将会迎来平静😮💨——除了的周期性的活动和促销。
多邻国暂停通知后只会发送季节性活动例如2024年9月最后使用后仅收到少量通知:2024数据总结和新年计划活动这两个。
这时发生有趣变化:低频通知开始奏效
背后可能有这些心理学原理:
- 稀缺效应🧠可获得性降低时,事物的价值感提升,低频通知比高频显得更重要(后者易成背景噪音)
- 间歇强化🧠老虎机成瘾机制,当奖励(通知)的不定期出现时,引发更强多巴胺反应
- 对比效应🧠大脑更关注差异而非常态,通知暂停使后续信息更突出
当然,更重要的原则在于,在用户重新激活前,需要保持低频,否则可能引发主动退订和屏蔽。
除暂停外多邻国运用其他推送策略来吸引用户的注意力:
可以随意测试,但若导致用户退订和屏蔽,就算是彻底失败了,有时不发送信息,要好过发送劣质的信息。
当所有努力失败,通知无人点击,用户长期未使用,最后还能做什么?APP 内部的手段已经彻底用尽。
此时外部触发是最大杠杆,如引导用户点击的广告(如果有的话)和品牌活动(通过社交媒体来提醒用户)。但多邻国还找到了最后可改动的地方:APP 图标。
共有38种多邻国 APP 图标变体:
来源:Reddit
我亲自看到过其中的三种:常规版、鼻涕猫头鹰版、复苏猫头鹰版。
当我的图标永远抱恙时,坚持打卡的小伙伴图标却闪耀如火🔥🔥🔥
虽是这些都是小细节,但却是多邻国融合品牌设计、行为学和心理学的绝佳范例。这不仅是图标更改,它同时还需要结合品牌造势的操作。
来源:福布斯、The Drum
此时品牌和营销团队的介入,将会重燃 APP 热度,带动老用户重新激活,以及新用户的加入。所有这一切帮助多邻国拥有更加广阔的图景。
我们能学到什么?你不应盲目模仿竞品或所谓的最佳案例,相反你应该剥离一些核心的原则,挑战既有的假设,专注用户的真实需求。
从多邻国案例,可以得出五大要点:
- 运用所有手段召回用户:善用产品能用的所有创意手段(信息推送、邮件、小组件、应用图标)但需明白,当用户彻底流失时,只有大型品牌活动能召回用户。
- 用个性化流程欢迎用户回归:别让用户茫然,重申产品价值,确认现状,并重设目标。
- 引导用户重温「神奇时刻」:对于多邻国而言是7日打卡,可以思考哪些行为驱动产品留存,并像激活新用户般对待回归的用户
- 重启沟通流程(但别过度):利用所有触点,重申价值,最好解决用户最初流失的主因(对多邻国是语言学习效果)
- 暂停与坚持同等重要:适时收手,防止信息轰炸导致的疲劳,使后续触达更有效,暂停后的适时推动,比持续提醒更有效。
重新激活用户,虽然看起来很难,但是其实非常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