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受限于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C 端产品为了争夺用户注意力,界面的设计越来越复杂,色彩越来越丰富(花哨),极简的风格只存在于少数头部产品和工具类产品中。
这种风气会传导到招聘的要求中,也就是对作品集的审视,往往更重视能驾驭复杂视觉风格的作品,而不是极简的风格。
所以,除了界面设计中对界面、组件框架样式的设计创新外,最重要的就是对界面配色的管理和表现。而配色作为所有设计类型的终极难题之一,长期困扰着初级 UI 设计师。
所以我们今天的主题,就是用最简单、适用的逻辑,来解释 UI 配色的方法!
学会配色首先要理解色彩,以及在 UI 设计中要配哪些“色”。
首先是对色彩的描述,相信大家或多或少听说过 RGB、CMYK 之类的名词,它们就是对不同场景下的色彩描述方法。
比如显示器成像,是由一个个像素点显示不同色彩组成的,而像素点的颜色由三个发光晶体管控制,即 Red 红、Green 绿、Blue 蓝,它们发出不同强弱的光进行混合,从而形成新像素点上最后显示的色彩,所以也叫 RGB 色。
而对于现实世界的物体的染色、印刷,就要使用具体的颜料上色,为了节省成本工业界不可能提供成百上千万的颜料类型,所以使用了 Cyan 青色、Magenta 洋红色、Yellow 黄色三个颜色作为基础进行混合,生成其它颜色。而因为 Black 黑色、灰色难以用别的颜色混出来,所以单独提供,于是就有了 CMYK 色。
在 UI 设计中,我们的设计内容无须进行打印,所以只会以 RGB 模式记录和显示。但是 RGB 色的记录模式比较复杂,即每个色值有 0-255 的 256 个颜色,要分别记录这三个数值,且它们混合后的色彩很难判断。
所以虽然 UI 中用的是 RGB,但我们日常选色使用的却是 HSB 模式,即将颜色划分成色相 Hue、饱和度 Saturation、明度 Brightnessd。它是对色彩逻辑上的定义,会根据应用的需要转化成 RGB 和 CMYK,所以不用纠结它不是 RGB 不能显示怎么办。
而多数 UI 软件的色彩选择面板,就是使用 HSB 的选色逻辑来设计的,有一个横向的色相条,加一个表示明度、饱和度的矩形区域。
虽然色相条是一个长方形,但用过应该能发现它的首尾都是红色,因为 HSB 模式下建立的色相是一个 360 度的环形,也叫色环。选色面板用的色相条,就是这个色环截开拉直后的效果,所以首尾是同一颜色。
使用 HSB 选色的逻辑 —— 先确定色相,再调节饱和度和明度。
如果饱和度 S 值为零,则色彩没有任何色相只剩下黑白灰,即中性色。明度 B 值控制亮度,0 即完全没有亮度所以是黑色,100 最亮则是白色,即颜色越深 B 值越小,B 值越大颜色越亮。
学会使用 HSB 选色和微调的方式是进行配色的关键,因为专业的设计过程会有清晰的色彩应用思路,会直接通过色彩面板去找到自己要的颜色,甚至是直接手动输入数值,而不是把选色面板当盲盒随机拖一个出来去测试。
在 UI 设计过程中,如果软件的色彩面板默认是其它模式,优先将它们先切换成 HSB (有些是 HEX)模式。
了解选色模式是第一步,而第二步就是认识 UI 界面中应用的色彩类型有哪些,为进一步掌握配色做准备。
在过去,我们将界面的配色分为主色、辅助色、中性色三种类型,但这次我们要做出新的定义,以满足目前 UI 设计趋势的需要。
UI 界面中应用的色彩可以分成:品牌色、功能色、中性色、装饰色、内容色等,四个大类。
1. 品牌色
品牌色即组成产品品牌基调、个性的核心色彩,用于区分自己和其它产品之间的区别。而品牌色并不是只有一个,而是包含主色、辅助色两个分类。
首先品牌主色,是品牌的核心色调,是和品牌进行绑定的色彩锚点,比如想到美团就是黄色,想到肯德基就是红色,想到星巴克就是绿色。常规的品牌主色有且只能有一个。
而辅助色,则是建立在品牌色彩系统内搭配主色出现的色彩。比如麦当劳的核心主色是黄色(LOGO 色,”金”拱门),但相信麦当劳的红色你们一定也不陌生,它们经常相伴出现。再比如沃尔玛,虽然主色是蓝色但是黄色在品牌制品和包装上也没少用。
辅助色可以只有一个也可以有多个,作为补充比使用单一主色会更具辨识度和丰富性。但它不是必须的,因为在 UI 界面中出现的颜色往往非常多,品牌辅助色的加入往往会让配色变得更困难,反而成为拖累。
2. 功能色
功能色,就是根据界面传达信息、隐喻所应用的色彩,具有比较明确的工具作用而存在。部分场景下用户对色彩代表的寓意认识根深蒂固时,那么我们就有必要顺应这种认识来添加色彩。
比如电商中红色代表价格、折扣,工具产品里绿色代表成功通过,国内金融产品里红色代表上涨绿色代表下跌,币圈行业反过来绿色代表上涨红色代表下跌等。
功能色的应用是必要的,因为色彩也是用于传递信息的关键要素之一。但是,功能色不一定完全和品牌色脱节,如果品牌色和想要的功能色接近,往往直接使用品牌色即可,不用创建新的颜色。
比如京东的价格、优惠用的就是品牌主色,支付宝的确认、同意用的也是品牌主色。
3. 中性色
中性色就是黑白灰,即没有颜色的“颜色”。
一个项目再怎么花哨,也会包含不需要使用花哨色彩的背景、文字、图标,而通常它们在整个应用内的占比才是最大的,而不是品牌色!
中性色是支撑整个产品色彩体系的骨架,用好中性色就能让界面被用户快速理解、认识。所以在一些品牌色就是以黑色为主色的产品中,用户也并不会因为产品没有使用其它色相而不知道应用怎么使用。
4. 装饰色
前面提到的三种色彩类型,都是要进入项目设计规范内的“标准色”,而应用实际设计过程中光靠这些标准色是无法满足所有场景的。
比如一些特定的活动页面,或者装饰图标,运营场景等,都会根据具体的需求或美观性应用其它色彩。
装饰色的配置没有非常具体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脱离原有的规范标准,作为一个独立的设计去完成。所以很多大厂产品在不同页面中的运营需求不同,于是装饰色各用各的,导致最终呈现出来的结果非常割裂。
装饰色是在今天的移动端设计中最大的难题,因为我们要加入很多新的色彩进去会和规范色形成冲突。虽然线上很多产品的配色都有种放弃治疗的决绝,但在招聘环节中对色彩的应用上这些要求又全部回来辣(就是这么分裂)!
5. 内容色
最后一个,就是内容色了,即产品内展示的内容所使用的色彩,如用户的照片,商品的图片,广告的图片等等。
某种程度上来说内容用什么颜色是不可控的,不在配色的考虑范围内。但对于一些特定的产品中,内容用什么颜色是有确定性的,甚至直接规范内容制作、拍摄、后期的用色规范,让整体的配色能更统一和谐。
比如美妆、服装、茶饮类品牌自家的应用或小程序:
并且在作品集项目和评审中,设计师自己输出的界面也是要考虑内容用色的,因为内容往往在页面中占比很大,用色的好坏会直接影响观看者对整个页面的评价,所以我们必须要把它当成配色的一部分来处理。
比如我们前阵子之前分享过的案例:
配色就是完成对上面五种色彩类型的选择、控制、管理,形成最终呈现的效果。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时间有限一口气写不完,下一篇会继续展开对配色方法的具体介绍和案例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