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面的见解、做设计的洞察与灵感,不一定来自设计类的专业书籍。成为一名好的设计师,只关注设计类的书单远远不够。以下提到的这5本书,对于我作为设计师的个人成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的职业生涯确实受益于这些书中的很多见解和知识。
如果你想要进一步获得自我提升,那么我推荐这几本非设计类的“课外书”。如果其中有一本书引起了你的兴趣,不妨拿起来,让它陪伴我们度过2023年剩下的日子吧。
《Getting Real》
刚参加工作时,一位程序员朋友给我推荐了这本小书。从那之后,37signals 一直是我梦想中的”先进公司”的模样。以至于后来我在每次想要换工作的时候,都会想要找到一家37signals这样的公司,遗憾的是10年过去一直到现在都没能如愿。于是我对《getting real》这本书中讲到的东西能不能在中国真的落地产生了怀疑,直到前几天我偶然间看到Xmind的创始人孙方在TED的演讲。
Xmind受到 37signals 的影响坚持不拿投资,只做一家小公司,同时,他们也做到了在思维导图领域的全球第一。
《getting real》这本影响了无数科技行业从业者的小书,讲述的是 37signals 关于“简单”的工作哲学。通过这本书我理解了关于“简单”的真理,即便身处无穷尽的复杂炼狱之中,这本书的内容会不断的提醒我,坚持简单下去,不要盲从。
《与运气竞争:关于创新与用户选择》
在知乎工作的时候,知乎的企业文化里面有一条叫“始终为用户创造价值”,那么什么是用户价值呢?Neo曾经推荐过这本克里斯坦森的《与运气竞争》给公司的同事。这本书通过JTBD理论(Jobs to be done,需要完成的任务)让我真正理解了什么是用户价值。
我曾经在不同的公司接触过很多人,大家都做着不同的职位,有产品经理、设计师、也有运营经理、开发工程师等等,级别也有高有低。在与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的接触中,我发现,很多人并不理解用户价值。尽管我觉得用户价值是至关重要的基础认知。
作为一名设计师,如果你可以很好得理解什么是用户价值,那就成功了一半。
这本书原价是58元,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涨价了,可能是库存变少了。
《赖声川的创意学》
大多数设计类的书,尤其是UX方向的书都在讲逻辑、讲流程,行为逻辑、设计思维流程之类的。学多了也会感到有点抽象又无趣。既然是这样,那么做设计需要那个名叫“灵感”的东西吗?
如果你也喜欢赖声川的《暗恋桃花源》,那么也肯定会好奇导演是如何想到在一个舞台上同时演两台戏这个idea的。赖声川导演在这本书中介绍了自己的创意金字塔,系统的解释了艺术到底是怎么来源于生活的。
作为设计师,我们不光需要设计系统设计流程竞品分析用户调研,还需要在做方案发散时的一点灵感。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你会不会觉得很多人非常厉害,比如可以创办一家公司,成就一件看上去了不起的事情,然后看看自己呢,好像自己并不像是可以做到那种程度的样子。
其实,如果你了解过你身边的几个认为不简单、了不起的人的成长历程,你会发现,起初你们互相之间差距其实微乎其微。那为什么他们一步一步成就了一个更加强大的自己呢?很简单,因为他们学到了你没有学到的东西。
我是在公司组织的培训课上第一次接触到《7个习惯》这本书。很多公司会把“7个习惯”作为公司内部初级领导者的培训课程。可见,7个习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实用方法。在那之后,我也在尝试努力践行7个习惯,比如以终为始、积极主动,比如关注圈与影响圈的模型,在工作和生活中都非常受用。
可能这本书的标题和封面设计并不那么对设计师的口味,但别因为这些就把好书拒之门外。
《增长黑客》
或许“增长黑客”这个概念在当下已经不再新鲜,不过这本书仍然值得一读。
范冰在《增长黑客》这本书里整合了非常丰富的案例与很多知名公司的创业故事,时至今日,似乎已经沧海桑田。书中有的公司只是昙花一现,有的公司却成就了自己的伟大。唯一没有变的,是“增长”这个命题。
增长,是所有互联网公司的核心命题。这本书采用了AARRR增长模型来作为书的基本结构,作为设计师,这本书读起来不仅有意思,还可以帮你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业务思维。
PS:最近在构思要不要写一下《交互设计精髓》的解读和注解,因为很多人不知道这本书该怎么读。工作经验不多的时候硬啃下去,也很难完全理解。不过要想写清楚,想来也是一个大工程呢。
今天的非设计类的书籍就介绍到这里,推荐大家也去读一读哦!
作者:柴林的设计笔记
来源:柴林的设计笔记(ID:Lynn-Chai-Desig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