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迟到了,职场的一些理解

承蒙错爱,答应分享的压箱底的干货拖到了现在。这篇文章不会分享任何设计技法相关,它更多的是讲三鱼对设计、对职场的一些理解,它算不上什么干货,但它包含了确保你能接受三鱼之后的干货的必要信息。

第一个问题:薪酬背后的竞争力究竟是什么?

不拉仇恨,但我的薪酬很不错,那这薪酬背后的竞争力究竟是什么?是我的视觉?创意?交互?管理?认知???诚然我的设计能力不错,但事实上大部分的业务方并没有很高的审美、绝大部分业务需求也用不到这么牛逼的体验思路。事实上,哪怕离了三鱼,这里的业务照常运转,对业务来说我的设计能力强弱并非决定性甚至算不上至关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在B端。小伙伴们大概猜到了,决定我薪酬的不仅仅是业务方,更多的是设计团队的决定,而我对设计团队的价值,一定不止是搞定业务方这么简单。就像前面说的,支持业务需求迭代对设计的要求并不高,所以单凭这一点是不足以支撑起高薪酬的,毕竟互联网公司再有钱,这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那么这个团队究竟是在为我的什么能力买单???视觉?创意?交互?管理?认知?还是说帅气的外表???我直到最近才慢慢想清楚,可能是我具备能为设计团队讲出一个好故事、进而帮团队争取到更多资源的能力。

这大概是三鱼微微想明白的一个游戏规则,它甚至不仅仅适用于职场,只要我们参与社会分工,就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自我推销:推销自己的能力,你就能得到一份工作;推销自己的观点,你就能得到一群信众;推销自己,你就能找到另一半(Maybe)。而前面说到的“讲一个好故事”,在我看来就是一种很高级的推销方式。

先举几个例子:

在品牌领域:宝马宣扬“驾驶的乐趣”,并用富有活力、运动感的宣传片塑造品牌,从而在一众高端车中打开了市场;奥妙宣扬“脏是对的”,并用一个个衣服脏了但换来了快乐体验的案例来塑造品牌,从而在一众强调去渍能力/不伤手的洗洁精中独树一帜。

在销售领域:从食品原料的采摘到最后送入口中的全环节,销售人员展示出一个绿色安全无公害的产品生产故事,赢得了高端消费者的信任。

哪怕在感情领域:同样是表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会比“我爱你”更有诚意,因为它描绘出了让人产生画面感的场景,从而使情感表达更容易打动人。

甚至大到国与国之间:“碳中和”、“人权” 也是用故事为外衣,包装经济、政治目的(不展开)。

再说说我们自己:“海洋保护”我们耳朵都听起茧了也没啥触动,但看完《海豚湾》之后,三鱼甚至产生了成为海洋保护志愿者的冲动。

比起说教,故事的杀伤力显然要强大得多。那么说回到一个公司的设计团队,它想要获得更多的话语权、更多的资源倾斜,就必须让公司乃至行业看到自己的价值,比起直白地表述,通过一个个设计故事来传达价值,显然是更高明、更容易被人接受的。而由此设计团队就可能获得更多的资源倾斜,进一步发展壮大。所以你会发现,对设计师而言,讲好故事是比支持好业务更高维度的要求,因此我的总监对设计质量的要求会远高于业务需求,因为他需要靠一个又一个的好故事,为设计团队换来更大的话语权、更多的资源倾斜,这样才能让整个团队活得更好,而我们的设计产出就是他的故事素材。

所以说到底,我的总监所看中的也许正是三鱼能在支持业务需求的同时为设计团队讲出好故事或者产出能让设计团队讲出好故事的必要素材。这便是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我的竞争力来源于我能讲出一些特别好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能把我的视觉、创意、交互、管理、认知能力直观地推销出去,也能为整个设计团队搏出更大的发展空间。

第二个问题:怎么定义好故事?

三鱼认为:能让人直观感受到业务价值以及你/团队不可替代能力的故事就是好故事。下面我先列举一下互联网公司常见的两类体验设计领域 (运营和品牌又是另一套玩法下次讲) 的故事形式:

1. 深刻的设计思考

顾名思义,这一类故事着重从设计能力的不可替代性发力,也是三鱼最推崇的一种方式。这一类故事具体又分为三种:

a. 主导某产品3.0以上的设计改版工作

如果你能主导某产品3.0以上的设计改版工作,那么你就很容易讲出一个好故事,通常一个产品发展到3.0以上,一方面功能已经铺设完善,有富余的开发资源愿意投入到体验打磨上,另一方面它已经具备一定的用户基数,你的设计方案可以靠数据进行直观验证。所以主导一个产品3.0以上的设计改版,可能算是体验领域最黄金的机会了。但这样的机会往往凤毛麟角,姑且不论一个产品走到3.0所需要的时间和几率,单你能否主导它这件事,在大公司就是一门玄学…3.0改版产出的故事,在业务价值和专业不可替代性上都容易讲好 (不排除有人专业能力实在拉垮的可能性)。但缺点就是这样的香饽饽,你抢得到吗?守得住吗?至少三鱼工作到现在也就遇到过一次,噢不,半次…

 

b. 设计自驱

既然大型项目的改版机会很难得,那么很多设计师退而求其次,开始“设计自驱”地发起项目,本质上是自己主动创造机会,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思路,主动挖掘设计机会是三鱼很推崇的。但据三鱼观察到的事实是,有相当大一部分设计自驱仅仅停留在“打补丁”式的创新,就比如“我们经过一系列专业的分析,决定把直角改成了圆角/把色值调亮15%,最终使得产品DAU上涨了1.5%,这次自驱取得了圆满成功”…这类自驱产出的故事在专业上勉强能讲讲,但在业务价值层面就比较单薄了。

 

c. 设计/业务创新

本质上它也属于设计自驱,但要求设计师有更高的业务视角和专业技能,能敏锐地在行业中找到新的赛道,并针对新赛道中的人群定义出完整的体验流程并把它推动落地。设计/业务创新产出的故事基本都是好故事,而且在新场景没打开之前也没人和你抢。但对设计师的专业能力、调动资源的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并非人人都能把握住。

 

2. 庞大的项目体量

那我再来看看第二类故事形式,依靠体量讲故事的一般是在展现自己在资源调度、团队管理方面的不可替代性,讲这种故事的往往管理者居多。在体验设计领域,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我们所熟悉的“主导设计体系落地”这类项目,为业务降本提效是这一类故事的卖点,衡量价值在于它能覆盖多大的业务体量。但因为设计体系是一个很虚的概念,两套设计体系之间也很难分出优劣,真正能把所有设计/业务团队统一在一套设计体系之下靠的不是设计本身,而是实权。既然这是一种只要权力(或背后的权力)满足条件,就能讲好的故事,那么这种故事基本上满足条件的人都会来上一个,但也存在问题,就是这种故事在业务价值上好讲,但在专业不可替代性上会被质疑,毕竟大家造的轮子高度同质化,而设计最怕同质化。几乎所有造轮子的人都绕不过去的一个问题:“你这个轮子和AntDesign有什么本质区别?”答案1:“我造的轮子比它的更大!”但市面上业务体量能大过蚂蚁的也没几家,总不能轮子造得比业务还大吧?答案2:“我造的轮子是为我们的业务场景量身定制的!”那你们的业务场景有什么特殊性?举几个你针对这样的特殊性做出的创新?讲得出来吗?倘若真的讲得出来,那么这个故事中在专业不可替代性的部分,已经朝“深刻的设计思考”靠拢了。所以至少三鱼认为,在体验设计领域,纯粹靠体量来讲故事会越来越不好使,互相拼体量并不现实,业务的体量终归有边界,那么项目的体量就不可能无限扩大。因此在故事中加入 “深刻的设计思考”,可能才是打出差异化更现实更低成本的方式。

讲到这里你会发现,三鱼所讲的这些体验领域好故事的条件都很苛刻,往往超出了设计师专业能力所能掌控的范畴。

 

第三个问题:有没有一种思路,能直接在设计师可掌控的范围内,讲出好故事呢?

答案是:有,但是似乎整个体验领域只有我一个人在用这个思路,至少三鱼是靠它一路开挂走到现在。而且这个思路其实人人都可以做到。

这是真的,先给大家看看我最初的水平:

干货迟到了,职场的一些理解

培训班作品《爱情小管家》

再看一下我在百度的主要工作:我晚了2年才转行,在百度职级最低,被应届生倒挂。互联网工作经验为0的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被安排做一些类似广告图优化、日常运营图支持等繁琐但技术含量低的工作,和体验没有半毛钱关系。

干货迟到了,职场的一些理解

广告图优化

干货迟到了,职场的一些理解

运营图支持

三鱼的起点似乎也并不是特别好。早期你还能在我的站酷看到这些作品,但后来越来越多人评论:“看了作者早年的作品,感慨作者这一些年一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NND,于是我就把这些作品都删了,以维持我的偶像包袱…

但我准备把这个思路放在下一篇文章来讲,乐观估计会在11月份和大家见面。抱歉不是三鱼故意卖关子,这个思路说到底就一句话,但倘若三鱼只讲这一句话,你是听不进去的。我需要结合实际案例的思路和收益来跟你讲,而我认为最合适的那个案例要到11月份才解禁。所以大家就保佑我11月份新作品能顺利上线吧。PS:可能还会有延期风险,抱歉…

原文地址:站酷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职场面试

想跳槽?这10个大坑你要懂得避开!

2021-12-11 9:39:49

职场面试

初学设计一定要看!9个毁掉设计职场路径的坏习惯

2021-12-23 19:56:07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